首页 | 胎教 | 预产期计算器 | 安全期计算器 | 汉语字典
当前位置:小娃子 > 汉语字典 >

汉语字典

可输入一个或多个汉字查询,找到汉字的拼音、部首、笔划、注解、出处,也可通过笔划、部首去查询。

拼音:zhì注音:ㄓˋ异字体: 𤐬 𤒗 𦛧 𦜡 𦠁

部首: 火部部外笔画:4画总笔画:8画 康熙字典:炙(8画)

五笔:QOU仓颉:BF郑码:RSUO四角:27809电码:3511区码:5443规范编号:3989

统一码:7099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五行属性:

笔顺:ノフ丶丶丶ノノ丶

民俗参考

汉字是否常用: ✔标准字体✔现通表汉字五行:火属性

字形结构

汉字部件构造 :月火首尾分解查字 :月火(yuehuo)

笔顺编号:35444334

笔顺:ノフ丶丶丶ノノ丶

笔顺读写:撇折捺捺捺撇撇捺

炙编码/UNICODE

炙字UNICODE编码U+7099,二进制: 0111000010011001,十进制: 28825,HEX编码:E78299,UTF-8: E7 82 99

基本字义

zhì(ㄓˋ)

(一)、烤:炙兔。焚炙忠良。炙手可热(热得烫手,喻权贵气焰很盛)。

(二)、烤肉:脍炙人口(美味人人爱吃,喻好的诗文、事物大家都称赞)。

(三)、喻受到熏陶:亲炙(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)。

基本词义

zhì

〈动〉

(一)、 (会意。从肉从火。小篆字形,肉在火上烤。本义:烧烤,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)

(二)、 同本义 [broil;roast]

炙,炮肉也。从肉,在火上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炮当作灼。

火傍作庶为炙字,凡傅于火曰燔,母之而加于火曰炙,裹而烧者曰炮。柔者炙之,乾者燔之。——《颜氏家训》

毋嘬炙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:“火灼曰炙。”

以烹以炙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
置匕首鱼炙之腹中。——《史记·刺客传》

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瓠叶》

饮醇酒,炙肥牛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西门行》

(三)、 又如:炙煿(烤爆。比喻受折磨);炙肉(烤肉);炙羊(烤羊肉);炙鼠(烤鼠);炙鱼(烧鱼)

(四)、 烧灼人体 [burn body]

翼侯炙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言》

炙胡巫上林中。——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。注:“烧也。”

而况于亲炙之者乎。——《孟子》

(五)、 又如:炙面(烧灼面孔);炙灼(烧灼)

(六)、 曝晒 [expose to the sun]

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,欲献之至尊。——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

(七)、 又如:炙灼(曝晒);炙浪(烤人的热浪);炙阳(让太阳曝晒)

(八)、 受熏陶 [be nurtured]

久仰芳名,无由亲炙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(九)、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把药材与液汁辅料同炒,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 [a way of make Chinese medicine]

炙甘草八分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词性变化

zhì

〈名〉

烤熟的肉食 [roast meat]

把吃剩的残羹冷炙,翻的各处都是。——《官场现形记》

百度百科释义

中国汉字,基本释义:有烤;烤肉;喻受到熏陶。

康熙字典

炙【 巳集中 】【 火部 】康熙筆画: 8画 部外筆画: 4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之石切,音隻。《說文》炮肉也。从肉,在火上。《詩·小雅·瓠葉傳》炕火曰炙。《書·泰誓》焚炙忠良。《疏》焚,炙,俱燒也。

《詩·大雅》旣之隂女,反予來赫。《傳》赫,炙也。《疏》王肅云:我隂知汝行矣。乃反來赫炙我,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。

親近也。《孟子》况於親炙之者乎。《註》親近而薰炙之也。

《玉篇》熱也。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之夜切,音蔗。義同。

《唐韻正》古音之恕反。《枚乗·兔園賦》於是從容安步,鬭雞走兔,俛仰釣射,煎熬炮炙,極樂到暮。射音樹。

叶陟略切。《詩·小雅》執爨踖踖,爲俎孔碩,或燔或炙。《朱傳》踖,叶七略反,碩,叶常約反,俱與末句萬壽攸酢酢字叶。

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,君子有酒,酌言酢之。

《大雅》醓醢以薦,或燔或炙。嘉殽𦜉臄,或歌或咢。《朱註》薦,叶卽略反。《說文》籀文作𤒗。枚乘《菟園賦》。
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
炙【 卷十 】【 炙部 】

炮肉也。从肉在火上。凡炙之屬皆从炙。𤐬,籒文。之石切

(炙)炙肉也。炙肉各本作炮肉。今依楚茨傳正。小雅楚茨傳曰。炙、炙肉也。瓠葉傳曰。炕火曰炙。正義云。炕、舉也。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。按炕者俗字。古當作抗。手部曰抗扞也、方言曰抗縣也是也。瓠葉言炮、言燔、言炙。傳云。毛曰炮。加火曰燔。抗火曰炙。燔炙不必毛也。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。此毛意也。箋云。凡治兔之首宜。鮮者毛炮之。柔者炙之。乾者燔之。此申毛意也。然則鳧鷖、楚茨、行葦燔炙並言。皆必異義。生民傳曰。傅火曰燔。貫之加於火曰烈。貫之加於火、卽抗火也。生民之烈、卽炙也。禮運注曰。炮、裹燒之也。燔、加於火上也。炙、貫之火上也。三者正與瓠葉傳相合。然則炙與炮之別異又可知矣。許宗毛義。故炙下云炙肉也。用楚茨傳爲文。卽瓠葉傳之抗火曰炙也。不用瓠葉而用楚茨者、其字从肉。故取炙肉之文也。火部曰熹炙也、炮毛炙肉也、裘炮炙也、?置魚筒中炙也皆是。其引申之義爲逼近熏炙。如桑柔傳曰赫、炙也是。从肉在火上。有丳貫之加火上也。此可以得抗火之意。之石切。古音在五部。○炙讀去聲則之夜切。一義一字耳。或乃別其義併異其形。長孫訥言曰。差之一畫。詎惟千里。見炙从肉。莫問厥由。輒意形聲。固當从夕。及其晤矣。彼乃乖斯。若靡馮焉。他皆倣此。據此知小徐本火部有炙字。云炙也。从火、夕聲。葢唐以前或用羼入許書。凡炙之屬皆从炙。

音韵参考

[ 上古音 ]:铎部照三母,tjyak
[ 广 韵 ]:之夜切,去40禡,zhè,假開三去麻章
[ 平水韵 ]:去声二十二禡·去声二十六宥·入声十一陌
[ 粤 语 ]:zek3

方言

⊙ 客家话:[宝安腔] zak7 [客语拼音字汇] zag5 [海陆丰腔] chak7 [客英字典] chak7 [台湾四县腔] zak7 [梅县腔] zhak7 [陆丰腔] chak7

⊙ 粤语:zek3 zik3

⊙ 潮州话:zia3

炙字组词

English

roast, broil; toast; cauterize

按拼音查字

ABCDEFGHJKLMNOPQRSTWXYZ

©2025 小娃子  版权所有  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